灰蓝扁尾海蛇

灰蓝扁尾海蛇(学名:Laticauda colubrina)为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。体长为75至360厘米,体重为600至1800克。头大,头颈部区分不明显,身体呈圆柱形。背部为蓝灰色,腹面为灰黄色,全体具有蓝黑色环纹,头部蓝黑色,自吻部延上唇直到颞部为灰黄色。鼻间鳞1对,眶前鳞1片,眶后鳞2片,颞鳞1至3片,上唇鳞7片或8片,颔片2对,背鳞平滑无棱,覆瓦状排列,腹鳞宽大,肛鳞二分,尾下鳞雄性44对,雌性33至35对。善游泳,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,但也会在陆地上生活,以便进行交配、产卵、消化食物和蜕皮。活动时间集中在夜间或黄昏,会周期性地从阴影处到阳光处交替进行温度调节。有爬树能力和趋光习性,并通过嗅觉定位和识别猎物,以小型鱼类为食,雄性主要捕食海鳝,而雌性则捕食海鳗为主。分布范围广泛,沿着印度东部和安达曼群岛海岸,向东穿过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,向北延伸到越南和中国南部,中国台湾和日本的琉球群岛。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2010年《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ver 3.1——无危(LC)。

宠物的形态特征

灰蓝扁尾海蛇体长为75至360厘米,平均125厘米,体重为600至1800克 。雌性比雄性体形更大,体重更重。头大,头颈部区分不明显,身体呈圆柱形。背部为蓝灰色,腹面为灰黄色,全体具有蓝黑色环纹,头部蓝黑色,自吻部延上唇直到颞部为灰黄色。鼻孔侧位,具鼻间鳞1对;前额鳞间嵌有1枚呈五边形的小鳞;眶前鳞1片,眶后鳞2片;颞鳞1至3片;上唇鳞7片或8片,2—2—3或2—2—4式;颔片2对,较窄小,后颔片较前颔片为大;前颔片和第一对下唇鳞间有1枚小鳞片;自第二枚下唇鳞起,口缘有连续的小鳞片。背鳞平滑无棱,覆瓦状排列,中段背鳞23至25行;腹鳞宽大,其宽度为相邻背鳞宽的3倍以上;肛鳞二分;尾下鳞雄性44对,雌性33至35对。

宠物的性格特点

灰蓝扁尾海蛇善游泳,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洋中,但也会花费25至50%的时间在陆地上生活,以便进行交配、产卵、消化食物和蜕皮。在水中,会用桨状尾巴来回移动以推动前行;在坚硬表面上则采取一种典型的蛇形运动;当遇到松散的基质,如干沙时,会像沙漠蛇类一样进行“侧绕”运动。

宠物的喂食要点

肉食性

宠物的生活环境

灰蓝扁尾海蛇生活在温暖的热带气候影响下的海域和沿海水域 ,也包括珊瑚岛、珊瑚礁、红树林等。常出现在小岛岸边的小裂缝或岩石下以及0至10米深度的浅水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