裸滨鼠

因为它长得有点儿像光屁股的鼹鼠,所以人们也叫它裸鼹形鼠。这种生活在东非的动物体长10厘米左右,粉红色或者淡黄色的身上见不着几根毛,皮肤皱皱巴巴的,四条腿又细又短。两只眼睛像针鼻儿,几乎完全退化了;一双耳朵也变成了几乎看不出来的小肉芽。最前端,是两对硕大的门牙。这两对门牙完全暴露在口腔之外。它们终日生活在自己挖掘的地道里,为了不至于窒息,不得不降低了身体的代谢速度。十分低的代谢率让它们很难保证体温恒定。所以裸滨鼠是哺乳动物中少有的近似于冷血动物的异类。同时裸滨鼠的寿命长达十几年,远远高于相似的其他鼠类。裸滨鼠的族群类似蜂群,有1个女王、1—3个男伴和几十上百没有生育权利的女工。

详情特征

全名:裸滨鼠
寿命:十几年
别名:裸鼹形鼠
原产地:非洲肯尼亚、埃塞俄比亚、索马里

宠物的形态特征

红色或者淡黄色的身上见不着几根毛,皮肤皱皱巴巴的,四条腿又细又短,有人说它活脱脱是一只烤过了头的热狗肠。再往它头上看,两只眼睛像针鼻儿,几乎完全退化了;一双耳朵也变成了几乎看不出来的小肉芽。最前端,是两对硕大的门牙。这两对门牙完全暴露在口腔之外。

宠物的性格特点

裸鼹鼠哺乳动物和鸟类是恒温动物,能够让体温保持恒定,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。但是裸鼹鼠虽然是哺乳动物,却基本丧失了这一功能。它们和冷血动物一样,主要通过与环境的热交换来调节体温:要升温,就跑到上层的洞穴,紧贴被太阳晒热的墙壁;要降温,就躲到寒冷的底层洞穴。它们有时也通过大家扎堆挤在一起来取暖。它们的皮肤为此变得裸露无毛,因为皮毛不仅不再能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,反而会妨碍热交换。
在非洲鼹形鼠中,裸鼹鼠所生活的地区是最热最干旱的,年降雨量平均只有200~400毫米,一年就集中下几天雨。鼹形鼠的主要食物——块茎储存着大量的水分和养分,同样由于体积和表面积的比例关系,块茎越大,就越不容易失水干燥,因此干旱地区的植物倾向于制造少量但是大型的块茎,而不是众多的小块茎。越是干旱的地区,块茎会越大,但是数量也越稀少。有的块茎的重量能是裸鼹鼠体重的上千倍,碰巧挖到一个的话,一窝裸鼹鼠一年的口粮就全有了。
但是在地下乱挖地道,刚好碰上块茎的几率极低,而且只有下雨的那几天、土壤比较潮湿时才适宜挖地道,即便如此,挖地道也要耗去大量能量,是静止时的3~5倍。很可能挖了几天地道、精疲力竭了也还一无所获。在如此严酷的条件下,独居的鼹形鼠存活的机会极为渺茫,要提高生存机会,必须组织起来,分头去找食物,有谁碰巧找到了就一起分享。独居的鼹形鼠只生活在比较湿润的地区,而干旱地区的鼹形鼠都是社会性的,这并非偶然。
一群裸鼹鼠分头去找稀少的食物,当然是成员数量越多,找到食物的机会越大。但是成员数量多了,也意味着吃饭的嘴多了,找到的食物又会不够分了。既要增加个体数量,又不增加对食物的总需求量,那就要把每一个成员的饭量减小,也就是说,让它们的身体变小。

宠物的生活环境

终日生活在自己挖掘的地道里